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端午节,安康比快乐重要?

文章发布于:2020-06-23 18:34:03

每年端午,一个广为流传的消息是这么说的:“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,最多互祝‘端午安康’,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,是祭祀日子。


究竟真相是什么呢?如果剔除掉端午中的“快乐”,那么端午节是否会失去一些什么?


 端午是悲伤的节日?  


端午不能互祝快乐的理由是,这是一个祭祀的节日,是纪念屈原、伍子胥和曹娥的。这一说法背后,涉及的其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即端午是怎么来的。


端午的起源说,在许多人的认知里,这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。根据史记等记载,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。他倡导举贤授能,富国强兵,力主联齐抗秦,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,屈原遭谗去职,被赶出都城,流放到沅、湘流域。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,屈原心如刀割,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死。

  

传说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。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、鸡蛋等食物,“扑通、扑通”地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。人们见后纷纷仿效。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,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,以免伤害屈大夫。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,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发展成粽子。


还有坊间还有另外的说法,江浙一带的人认为,端午是纪念伍子胥的。有部分认为端午节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。虽然纪念说在坊间很有市场,但在学术界,无论是纪念屈原、伍子胥还是孝女曹娥,都没有什么文献依据,并且存在明显的漏洞。因此,认为端午起源于祭祀某个人物的说法,是站不住脚的。


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,古时端午节是一个以辟邪为主要内容的节日。为什么要选择端午辟邪?这是因为在古代,五月被认为是毒月。这其实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,夏季天气燥热,人易生病,瘟疫也易流行,加上蛇虫繁殖,易咬伤人。而五月初五这一日更是毒日,暑气上升,蝎子、蛇、壁虎、蜈蚣、蟾蜍五毒齐出,更是邪灵作祟之时,鬼魅并出,为害人间。


因此,端午节这天,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葵花、薄叶、艾草等物,以驱避邪秽;大人用丝线制成“百索”、用艾叶剪成虎形,给小孩子随身佩带,以祛除灾祸;人们还有“采艾柳桃蒲,揉水以浴”的习惯,认为取“午时水”沐浴后,“一年疫气不侵”。


由此可见,端午安康的说法是非常准确的,古人辟邪驱瘟的目的,的确是为了安康。




  古人的端午丰富多彩 


古人过端午,虽然主要是为了辟邪,但似乎并没有妨碍他们快乐过节。毕竟辟邪的另一面是祈福,而祈福理所当然是要庆贺的。因此,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。


初唐诗人李怀远的《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》,是一首竞渡诗:


上苑清銮路,高居重豫游。前对芙蓉沼,傍临杜若洲。地如玄扈望,波似洞庭秋。列筵飞翠斚,分曹戏鹢舟。湍高棹影没,岸近榜歌遒。舞曲依鸾殿,箫声下凤楼。忽闻天上乐,疑逐海查流。


此诗为五言排律,是李怀远侍奉武则天观看竞渡时应命而作。开篇点题,叙述陪同则天乘车来到凝碧池游览。接下来四句,描写凝碧池所处的位置,“列筵”以下四句,写题中的“侍宴看竞渡”。结尾四句描写鹢舟竞渡时演奏的音乐,听后让人觉得好像是在天上的银河游览一般,非常赏心悦目。




宋代词人黄裳《喜迁莺·端午泛湖》也是一首描写端午的名词:


梅霖初歇。乍绛蕊海榴,争开时节。角黍包金,香蒲切玉,是处玳筵罗列。斗巧尽输年少,玉腕彩丝双结。舣彩舫,看龙舟两两,波心齐发。奇绝。难画处,激起浪花,飞作湖间雪。画鼓喧雷,红旗闪电,夺罢锦标方彻。望中水天日暮,犹见朱帘高揭。归棹晚,载菏花十里,一钩新月。


整首词像是端午一日的游记,主要是叙事,但通过作者精心结构的艺术表现,节令风物的富庶繁华、习俗民情的安详和满足、湖光水色的清幽雅洁、盛世祥和的情调跃然纸上,令人向往。


这样的诗词在文献里比比皆是,古人的端午节丰富多彩,快活自在。也难怪有学者感叹,今日我们在端午节出门,再回想下古人笔下的端午盛况,就会深切地痛感我们丧失了多少宝贵的东西。


  快快乐乐过端午  


因此,端午不能互道快乐的说法,这不过是某些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人炒作出的噱头罢了,它还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,并且无助于端午文化在今日的传播。


其实,我们的祖先一直都是以一种比较放松的姿态对待文化和节日的。像端午,是除秽驱病的“卫生节”,是“诗人节”“运动节”,要挂菖蒲、赛龙舟、祭屈原;也是“美食节”,要吃粽子……你看,他们是以怎样一种轻松、活泼、健康的心境,设计并享受节日带来的快意人生。


宋朝时,人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做“解粽叶”的端午节娱乐游戏:“京师人以端五日为解粽节,又解粽为献,以叶长者胜,短者输,或赌博,或赌酒。”陆游《过邻家》诗写道:“端午数日间,更约同解糉”,说的便是端午节诗人跟邻居相约一起解粽,小赌怡情。


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是,它们或是停留在纸面上,或是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,却独独没有呈现在现实生活中。如今一些传统节日虽然也过得很热闹,但更多是商家的“炒作”,最终节日又成了一次消费主义的狂欢,成了一次促销的商机。


很多人对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了解并不多,他们不识菖蒲、艾条模样,对于端午文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,于他们而言,端午节就只是放一天假,吃一吃粽子。


要实现文化的传承,首先就不应该板着沉重的面孔。试想一下,一个是板着脸沉痛纪念的端午节,一个是喜笑颜开、快快乐乐、丰富多彩的端午节,哪一个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大呢?这自然不是说要将传统节日娱乐化、庸俗化,而是我们应寻求传统与现代对接之道,让更多年轻人能够踏踏实实、实实在在地把节日过起来,如此节日里承载的“文化记忆”才可能被唤醒。


温州民俗学会会长金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中国老百姓一般过八个传统节日,分别是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、冬至,俗称“四季八节”。每个传统节日,都会有祭拜,也会有欢庆的氛围。就算是清明节,虽然是祭祖上坟的日子,但是春游、放风筝等也是让人感到快乐的。总而言之,端午节不能说“快乐”是不对的,安康是前提,快乐是期盼,这两个词都可以用。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